首页 · 热点新闻 · 最新资讯 · 正文
教育面向未来:畅想社会主义“未来学校”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15日 编辑: 点击:[]

未来,教育会是什么样的呢?

未来,教师职业是否会被AI取代?

未来,学校又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呢?


这是互联网时代一批善于思考的教育从业者们在茶余饭后经常探讨的三个问题。近年来,全球有关“未来学校”的各类教育项目也备受关注。



“现在”关系着“未来学校”的“未来”


读过教育史的人都知道,英国工业革命催生出了早期现代学校发展模式,最初的学校是向工人阶层教授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向精英阶层传授管理政府、企业和军队的能力。在这种模式中,老师站在讲台前授课,学生们被动地做笔记、应付考试,学校则根据考试成绩给学生打分。


B5B4E


到了20世纪末,计算机科技对于学校的影响日益增大,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电脑只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并未对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真正的冲击:老师们不再需要拿着粉笔在黑板上写板书,取而代之的是在电脑上展示影像——这种做法确实加快了课程的进度,但却没有改变教学的基本模式。

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科技飞速进步,在工业时代应运而生的老一套学校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未来人们的需求。不论是中国还是在世界范围内,学校都将面临新的革新。新冠疫情的到来,某种程度上加速了线上教学的发展,教学方式日益多元化、教育产品日益多样化。尽管教育质量管理和督导体系有待完善,但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是时代进步的诉求,也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要求。


其实,为应对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世界各国对于“未来学校”的探索与实践也变得愈加普遍。世界各国开展的关于“未来学校”项目主要是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目标,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通过开展个性化的学习与教学活动,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其中,美国是最早提出未来教育计划的国家。

1996年,美国发布《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其行动纲领和总目标是:实现引领世界教育的目标,在设计和实施更加高效的教育系统方面成为领导者。按照美国教育技术办公室对“美国教育技术规划(NETP)”界定,NETP是为教师、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和教师培训专业人员提供的“一种行动的呼唤、一种通过技术实现学习的愿景、一组建议和来自真实世界案例的集合”。因此,NETP是应对当前国家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愿景和行动计划。自1996年以来,美国联邦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共发布了6个“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引领和推动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2006年,由美国费城学区和微软共同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以“未来学校”命名的学校,即费城未来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没有纸笔和课本,学生借助网络和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允许每位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进度。


693A


同样是2006年,新加坡信息通讯发展管理局与新加坡教育部联合发起了为期十年的“智慧国2015”项目。该项目在教育方面的具体规划体现为“未来学校” 计划,旨在鼓励学校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通讯技术手段,扩大学校教学和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为学生提供优质高效的学习体验,提升学习的成效,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以面对未来的挑战。


1E983


在欧洲,2008年5月,德国在“MINT创造未来”联盟框架下设立了“MINT友好学校”的年度学校评选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评选活动和标杆学校的榜样效应鼓励学校促进数学、信息、科学和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于这些专业领域知识和职业前景的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在学校中营造促进MINT学习的良好氛围,并加强学校之间以及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有关MINT教育的合作;2011年12月,芬兰成立“FINNABLE2020” 项目,该项目由芬兰科技部、地方政府和相关基金会和企业组织资助设立,旨在促进建立能够打破传统时间、地点和人员限制的创新性学习生态系统,在芬兰国内及国际范围内推动更具合作性的、基于ICT技术的21世纪新学习环境的研究和创设工作;2012年1月,欧洲学校联盟在布鲁塞尔成立了“未来教室实验室”创新项目,该项目是为了支持教与学的方式变革,呈现可以如何重新组织传统的教室和其它学习空间,其主要功能包括:为欧盟30个国家教育部长的信息技术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2013年6月,法国参议院通过了《重建共和国基础教育规划法》,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改革,在“面向未来的学校”中,明确阐述了法国面向互联网和新媒体时代的教育改革远景,即“大力推广数字化教学”……

E976


2014年,日本为了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型高科技人才,在“教育信息化愿景”的推动下开展了“超级高中”建设计划。该计划在日本全国范围内设立200所超级科学高中示范研究基地学校,通过打造有效的云技术教育信息化平台来促进超级高中的发展,并进而带动日本基础教育改革。

2013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正式启动中国未来学校创新计划,成立了未来学校实验室,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根本,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结构性变革,推动空间、课程与技术的融合创新,为学校的整体创新提供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该计划得到了各地中小学校的热烈响应和广泛支持,四百多所学校组建了覆盖全国的“中国未来学校联盟”。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出台《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CDFE


其实,未来学校的“未来”,不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其实质是教育模式的变化,其背后也自然会受到物质基础、科学技术、思想观念、社会关系、政治格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我们依然可以发现未来学校发展的趋势走向和特征,尤其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未来学校,我们可以在可预见的范围内展开理性的探索。



社会主义“未来学校”的公益公平共享


追求教育的公益属性、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未来学校的基本要求。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追求公平、共享、共同繁荣的,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共享发展理念在教育公平方面体现得最为突出。

但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我国的学校教育还做不到完全公平,尤其是地区差异,区域间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层次不齐,教育资源也分配不均。针对城乡、区域、校际、群体间的教育差距,我国教育政策向农村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向中西部倾斜,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向薄弱学校倾斜,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大对特殊群体扶持,进一步缩小群体差距。


通过加大政策、资金、项目等倾斜扶持力度,努力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如今,促进教育公平仍然是我国教育重要任务;

而在未来,教育依然要坚持以普惠、普及促公平;坚持以精准、全纳促公平;坚持以制度、规则创新促公平;坚持以提标、提质促公平。只有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坚持教育公平,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此外,在未来,教育资源的共享是全方位的,如应包括知识与资料的共享、教师与教学的共享、课程与研究的共享、硬件与软件的共享、课时与空间的共享等等。


【经典案例】“全纳”是高水平教育公平的必然要求。日本北海道一座“上白龙”火车站,因地处偏僻连年亏损。三年前本拟关掉这座车站,但发现有位叫原田华奈的高中生需要乘坐,就被保留下来,因此也被称为“一个人的车站”。这个故事所反映的就是教育公平中的“全纳”要求。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教育方面的总目标,即“确保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首先就强调了“全纳”。

158C9




社会主义“未来学校”的职能转变


未来学校解决了公益和公平的问题,同样也伴随着学校的职能转变。2016年的一次教育年度盛典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作了题为《未来学校的15个变革可能》的演讲。他说,美国有个著名的“乔布斯之问”,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美国前教育部长邓肯回答:“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没有发生变化。”教育变化有三个阶段:第一是技术的变革,其次是教育模式的变革,最后是教育结构的变革。


E00C6


朱永新说,未来的学校的变革将表现在:学校会成为学习共同体,不再是一个一个孤立的学校而存在;开学和毕业没有固定的时间;学习的时间弹性化; 教师的来源和角色多样化; 政府买单和学习者付费将并存; 学习机构一体化,学校主体机构与网络教育彻底打通; 网络学习更加重要;游戏在学习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学习内容个性化、定制化;学习中心小规模化; 文凭的重要性被课程证书取代;考试评价从鉴别走向诊断;家校合作共育;课程指向生命与真善美;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019年,朱永新的《未来学校:重新定义教育》由中信出版集团正式出版,书中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学校的发展历史、未来学校的发展趋势与变化等。


203DD


随着学校职能的转变,也许在未来,教师的职能也会相应变化——其实,古往今来,教师的职能一直在转变中。在培养新时代新人的学校教育中,教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的优良与否、教师的职能建设,关系着教育的成败。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由于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未来,对教师的职能可能会提出区别于现在、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要求。比如,未来教师必须具备更高更全面的专业素养,包括洞悉未来的研究者,创新教育的先进者,跨学科融合的实践者,新技术教学的开拓者,由此教师要适应未来的教育,必须快速调整教学模式、教育体系、评价体系等其他的变革,真正做到引导学习者连接世界、开创未来。




社会主义“未来学校”的智慧科技赋能


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它给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它集文字、声音、动画、图形于一体,图形清晰、动态感强、速度快、信息量大、信息传输质量高、交互性强,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是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简单讲,智能(智慧)教育已经改变了教育行业,未来的改变将更明显。

说到智能(智慧)教育,大家可能会觉得这就是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来代替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教学,其实并非如此。所谓的智能(智慧)教育,就是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活动过程中,加入更多智能化的东西,以帮助教育人员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并且能够达到更优质的教育。比如,教学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显示,来智能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上,借助智能应用提供更丰富、形象的教学。这些都是智能教育中的简单应用,另外,还大大的提升了老师的教学效率。当然了,这些人工智能也是需要来由人类引导,才能运行的更灵活。所以说,教师这个职位并不存在被取缔的风险,只是在人工智能的协助下,我们的教学手段需要进一步的更新而已。


未来的教育,将进入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共存的时代。双方将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实现个性化教育、包容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与终身的教育,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工智能支持下的未来教师角色将发生极大变化,教师知识性的教学角色,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教师的育人角色将越来越重要,我们将迈向教师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未来教育时代。科技赋能教育,可以将教师从繁琐、机械、重复的脑力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教师有价值的工具和伙伴。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取代教师某项单一的技能,完成批改作业等日常工作中繁琐、机械性的工作,把老师从重复性、机械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会成为未来教师工作的组成部分,由人机协作完成智慧性工作。面向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服务体系,单靠教师个人很难支持,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协作共存,才能实现人机协作的高效教学,去探索和触摸未来更加理想的教学方式。


而随着科技进步,未来学校的智慧科技赋能教育所体现的优势可远不止这些。教育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未来,技术会越来越纯熟,教育信息化产品质量都将大大提升,并依据用户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教育信息化是辅助人们高效发现问题和管理教学的工具,未来教育工具的属性将更加明显,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出现更多更有效的应用场景。站在时代新的发展要求下,对于师生、乃至整个教育行业来说,教育科技的赋能服务将助力师生等教学活动参与者减负增效,个性化教学的普及则将使大规模的因材施教成为可能。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在互联网、技术、内容和数据的帮助下,基础教育体系将获得不断发展,而每个孩子及其背后家庭,都将从中真正受益。


【经典案例】当下,第一高中教育集团全力投入教育科研,旨在为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最佳服务。第一高中教育依托“未来加”科技,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持续推进智慧教育的深入应用和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构建智慧数字教育新范式,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环境;持续推动智慧课堂常态化,为课堂教学提供实用的、先进的、便捷的互动教学环境;继续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积极推动教师利用智能助手和情境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探索与实践;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运用,构建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新常态,等等。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科学监管学生的网络使用环境、使用时长,为学生构建起健康、安全、绿色的校园网络环境,真正让教育信息化发挥优势,全面助力学生成人成才,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全力引领和触摸未来。



关闭

Copyright © 2019 第一高中教育集团 滇ICP备20000738号-14